黑衣“女魔头”: 让乌托邦式的建筑飞翔(图)

2010-07-12 09:36:00  文化中国-中国网   收藏  打印  字号:T|T微信分享
[提要]英国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上个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和平艺术家”,以表彰她在“设计中让不同文化的对话的卓越成就”。事实上,这位出生于伊拉克的女设计师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不仅突破了东西方文化的边界,更是突破了现实和想象之间的边界。她于2004年就取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厨房

家具


 

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市的缆车站


伦敦水上运动

为德国维特拉公司设计的消防站被誉为上最漂亮的消防站,整座建筑仿佛是一只纸折的飞镖,充满了倾斜的几何线条。

广州歌剧院设计者、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女性获得者扎哈·哈迪德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和平艺术家”

英国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上个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和平艺术家”,以表彰她在“设计中让不同文化的对话的卓越成就”。事实上,这位出生于伊拉克的女设计师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不仅突破了东西方文化的边界,更是突破了现实和想象之间的边界。正因此,在哈迪德43岁之前,根本没有人愿意将她乌托邦式的设计变成现实。而今天,哈迪德的“”作品已经遍布各地。她于2004年就取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是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位获得大奖的女性,而且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如果建筑没有毁掉你,那只能说明你做得不够好。”

——哈迪德这样解读建筑跟她的关系

哈迪德喜欢黑色的装束:黑色束腰上衣、黑色光面修身长裤、黑色PRADA凉鞋。在公众面前,一身黑色的她总是笑得很妩媚。尽管如此,那种强大的气场依然会扑面而来,让人感到压力。

黑衣“女魔头”挑战男性

60岁至今单身一人

2004年3月21日,哈迪德获得了堪称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她创下了该奖项的两个纪录:25年来位获得大奖的女性,并且是最年轻的获奖者。评审团认为,哈迪德走过的这条获得世人认可之路,称得上是“英雄式的奋斗历程”。

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设计界,哈迪德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确实是个奇迹。事实上,哈迪德一直认为自己在英国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在很长的时间里,甚至是在她已经在范围内声名鹊起之后,英国都找不到一座她设计的建筑。现在虽然她已经实现了这个“零的突破”,并且正在亲自操刀伦敦奥运的运动场馆设计,但她的设计在国内还是会遭受不少的批判。这一次又有人在抱怨,水上运动的设计费用已经三次突破预算。哈迪德那奇形怪状的建筑作品很不“低碳”、十分“烧钱”。

哈迪德是个的工作狂。她对工作和下属的严苛在业界是出了名的。在她位于伦敦心脏地带的建筑事务所里,哈迪德习惯坐在自己那个硕大无比的室中,通过步话机,声音洪亮地向自己的属下们发布各种各样的指令。传说中哈迪德是个“可怕”的老板,仿佛是个活火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喷发。

哈迪德对此也有些不以为然:为何与她有着同样性格的男性建筑师就不会被认为反常,只因为她是女性,就要被叫做“魔头”呢?这是否也是一种性别歧视?

今年60岁的哈迪德没有孩子,至今单身一人。“如果建筑没有毁掉你,那只能说明你做得不够好。”她曾经这样说:“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全情投入到这一件事情上,可没有工夫去想别的。”


作品太43岁前都是

坐冷板凳的“纸上设计师”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的首府巴格达的一个富裕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政治家。她对建筑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哈迪德11岁时,那一年,父亲带着兄妹俩做了一次远途旅行:目的地是南伊拉克的古梅尔地区,那里是几大文化古遗址之一,“那幅画卷太美了——沙滩、河流、芦苇、小鸟,古老的建筑,还有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这一切让我念念不忘。我开始想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建筑,规划城池……”

哈迪德和她的哥哥都深受父亲的影响。这位父亲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且应该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哈迪德曾经在黎巴嫩学习过数学。然后,在70年代初哈迪德来到伦敦,进入建筑协会学习,成为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的学生。再然后,哈迪德加入了库哈斯创建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然而个性使然,哈迪德需要一个更自由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她离开了OMA,于1980年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哈迪德在自己的事务所里尽情挥洒着创意,她画了无数洋溢着的想象力的设计图。最为的是,她为建筑设计了许多大小不等的锐角三角形和长弧曲线,它们仿佛是被炸弹炸开的碎片一样在城市的上空横飞。

哈迪德讨厌直角。“这个上有360度角,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一定要限制在一个角度进行创作。”哈迪德曾经这样解释为何自己对“不合规范”的锐角格外偏爱。她拿着自己的设计图参加许多的竞标和比赛,但是大多数的作品都被人们认为太过且不实际而不予采用。1983年,哈迪德参加了香港“顶峰俱乐部”的竞标,她那如同“炸裂般”的设计图在轮初选中就惨遭淘汰。多亏日本设计大师矶崎新慧眼赏识,使其方案起死回生,从初审淘汰中拣了回来,并在之后一跃获得首奖方案。然而最终,这一博得美誉的设计方案依旧停留在方案阶段,哈迪德“纸上设计师”的命运并未因为这次的获奖而得到改变。

首件变现作品——

上最漂亮消防站

就这样,在整整十年的时间里,哈迪德深陷“纸上设计师”的“魔咒”无力自拔。“虽然我看上去挺无所谓,但我得承认那实在是一段可怕的、令人沮丧的时光。不过我最终下定决心,决不放弃。”哈迪德回忆。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3年,哈迪德得到了一个机会,为德国维特拉公司设计一个消防站。这是哈迪德个变成现实的作品,也是上最漂亮的消防站:整座建筑仿佛是一只纸折的飞镖,充满了倾斜的几何线条,自由的节奏令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不稳定的变化动感和结构的分解势态贯穿了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被夸张强调的水平线条和突出的尖角,使这座消防站如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从此之后哈迪德似乎转运了。她乌托邦式的建筑开始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

2003年,哈迪德为美国俄亥俄州设计了辛辛那提罗森塔尔现代艺术。这座被《纽约时报》称为“美国自冷战以来最为重要的新型建筑”让那些嘲笑哈迪德的设计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人们哑口无言。一系列的委任状接踵而来,哈迪德不仅让自己的作品“飞”了起来,她本人也终于腾空而起了。

今天的哈迪德早已跻身明星设计师的队伍。她的事务所雇用了超过200名的设计师,在全球同时承接几十个项目。去年,她最庞大的建筑作品——位于罗马的国家艺术馆MAXXI历经十年终于落成,而目前,她正忙着为伦敦奥运会设计一个水上运动。

这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实际上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今年年初开门纳客的广州歌剧院也出自她的手笔。

近几年,哈迪德在其他设计领域也相当活跃。她为意大利家具商爱德拉做了一系列曲线形家具,大胆加上了悬浮的设计。她还做过一些舞台设计,当舞蹈演员移动背景时,舞台上就会呈现流动的风景。

然而,时至今日,在她的网站上,那些在漫长的“纸上设计师”阶段、停留在想象当中的设计图们却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辛辛那提现代艺术:

印象主义“地毯”

这是一个和整个城市景观融为一体的奇特建筑:一条仿佛地毯一样的通道,一端连接着辛辛那提最繁华的街道,一端通向艺术的入口处。漫不经心的行人会被莫名地吸引,当他们走到这条“地毯”的尽头,会看到一面弧形的墙壁,仿佛是地毯被卷了起来。墙壁的后面就是艺术,它的墙上装饰着明亮的带子,就像机场上指示人行通道的标识一样。沿路走过去,参观者就像小孩子一样向上攀爬,欣赏一幅又一幅艺术品。哈迪德完成了她梦想中的“眼睛可以逗留,可以仰望,可以远眺,可以近观”的印象主义新空间。

广州歌剧院是珠江给了灵感

哈迪德将广州歌剧院设计成了两个巨大的异形体,仿佛是珠江边两颗被江水不断冲刷的沙砾。相对哈迪德其他造型奔放的建筑作品来说,广州歌剧院的设计称得上中规中矩。有人甚至怀疑这是哈迪德为了占领更广大的中国市场而做出的某种妥协,但哈迪德本人并不承认这一点,她表示,这个建筑方案主要是考虑到地势的原因做出的,是珠江给予的灵感。

房产资讯排行榜
装修设计排行榜装修公司排行榜
装修论坛排行榜更多>>
热门百科词条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装修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