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第二届筑巢奖学术论坛—隈研吾 原研哉

—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
2011-12-21 09:31:00  搜房网设计师频道   收藏  打印  字号:T|T微信分享
[提要]2011年12月21日,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学术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拉开帷幕。隈研吾,原研哉,梁志天,“伦敦眼”设计者朱莉娅出席本次论坛。

 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学术论坛

时间:2011年12月21日

地点:北京·国家会议

SOUFUN大师专访:

第二届“筑巢奖”大师面—对话隈研吾

第二届“筑巢奖”大师面—对话原研哉

第二届“筑巢奖”大师面—对话方振宁

 

以下是论坛现场实况:

直播: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学术论坛

论坛现场座无虚席

直播: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学术论坛

主持人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筑巢奖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吴晞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晨好,同一个,同一个梦想,在中国北京举办的奥运会让的目光在此聚焦,在上海,"让城市更美好"的主题吸引了全的设计师,他们用不同的设计语言和概念为我们打造了由现代建筑组成的现代盛宴。今天来自各地的设计师们带着设计生活创意未来的美好愿景,共同聚集在北京。中国欢迎你们,北京欢迎你们,感谢你们的到来。我们希望通过筑巢奖这个平台促进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为彼此带来新的设计灵感,并在灵感的迸发之下追求创新,共同探索,回报国家服务社会,下面我们有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筑巢奖组委会主席刘晓一先生为论坛致辞。

 

直播: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学术论坛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筑巢奖组委会主席 刘晓一先生致开幕辞


【刘晓一】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学术论坛,我代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向与会的各位、来宾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筑巢奖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奖项,该奖项以促进建筑装饰行业及室内设计的和谐快速发展为宗旨,工业艺术为平台,促进设计师的相互交流,提高专业水平和开阔眼界,并通过大赛的宣传和推广扩大设计师个人及团队的公众的认知度,使其成为职业发展的重要桥梁。为了将筑巢奖打造成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设计的奖项,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为筑巢奖的主办单位,联合行业的众多精英、学者、共同制定了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五年规划。从而增强设计产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为建设创新性国家,铸造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011年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是2010年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的,与2010年届筑巢奖相比,本届大赛首先在规模上实现了增长,其中作品门类由2010年的13个门类增加到了15个,参赛作品的数量也增加了2000多幅,其次在国际化的程度上在广州、上海、西安分别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新闻发布会和回归校园的学术论坛。

下面我们将进入互动论坛环节,我荣幸的为大家介绍今天互动论坛的主持人,中国建筑装饰协设计协会常务理事、筑巢奖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郑曙旸教授,有请。


直播: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学术论坛

论坛主持人 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郑曙旸教授


 【郑曙旸】欢迎大家莅临参加今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的学术论坛,希望台下的设计师朋友们以学习交流的心态聆听大师们的演讲分享他们的成果,感谢来宾的支持。

下面介绍一下今天到场参加学术论坛的嘉宾: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筑巢奖组委会名誉主席李秉仁先生

筑巢奖国际评委、日本设计委员会理事长、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原研哉先生

 筑巢奖国际评委、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隈研吾先生

 筑巢奖国际评委、粱志天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粱志天先生

筑巢奖国际评委、英国马克思(巴非尔德)建筑事务所创始人首席设计师朱丽娅·巴菲尔德女士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秘书长筑巢奖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德昌先生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主任筑巢奖学会委员会副主任王铁教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筑巢奖学会委员会副主任王永强先生

 独立策展人艺术和建筑批评家方振宁先生

下面开始今天的论坛,有请筑巢奖国际评委、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隈研吾先生进行题目为《反物体》的讲座,大家欢迎。

 

主题演讲:

隈研吾 《反物体》

直播: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学术论坛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 隈研吾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隈研吾】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先从日本的东北部的大地震和各位进行一个分享,今年3月11号在日本发生了大的地震,而且伴随着海啸受到的灾难深重,日本这次受灾地区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日本小村落的环境对我帮助很大,因为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丰厚,在一些村落或者偏远的地区,很多民间艺人有很高的技能。我接触了很多民间的艺人,这些深切的体会是无法在大城市中感受到的。在经济条件好的社会环境下,人往往容易去偏废一些其实作为建筑师或者作为平常的人来说一些重要的东西。现在中国是处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相对于中国来说日本的经济一直是低迷的状况,我也就此向日本的年轻一代讲,目前经济的低迷,可能对你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上世纪90年代作为我个人来说困境的十年间,我接受了很多日本东北部的一些工作,这些地区是贫困的,我今天从东北部当时的时期接受的项目和大家做沟通。

以前的日本绘画跟中国接近,可以看这个图画上面表现的是下雨的形象,整个雨滴是直线的描述,中国也是一样的。因为西方的画,截止到19世纪末把人工的建筑设计制作出来的东西一般采用直线的描绘。自然的景物采用另外的描绘,把自然人工对立起来,中国或者亚洲把自然和人工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或者视为完全是一体。在这种画的影响下西方的画家觉得有深刻的哲理,纷纷去模仿,之后形成新的欧美绘画的风格。我本人在我的设计作品当中多多少少引用了很多的绘画风格当中的元素。

 

直播:第二届筑巢奖学术论坛—隈研吾 原研哉

隈研吾先生演讲内容


这些作品不管是目前的低碳环保的角度,还是未来大的发展角度来说,从小处着手,这样的话未来可能会有一个大的飞跃的发展。谢谢大家。

【郑曙旸】感谢隈研吾先生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下面有请原研哉先生进行演讲,原研哉先生是我们这次筑巢奖国际评委,也是日本设计的代表,是日本设计委员会的理事长,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会长,他演讲的题目是《虚空日本审美意识的起源与无印良品》,大家欢迎。



主题演讲:

原研哉《虚空日本审美意识的起源与无印良品》

直播:第二届筑巢奖学术论坛—隈研吾 原研哉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原研哉】高兴今天能在这样的不同寻常的场所跟大家进行这样的沟通,感谢。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课题实际上采用一些新的材料,利用一些新的技术,看看这些技术和材料的话在设计工作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一些新作用。今天跟大家结合一些实例进行交流。

 从数年前我对家居和住宅产生浓厚的兴趣,家居和住宅现在中国处在高度成长的发展时期,给我们一般人的感觉自己家的住宅环境,设计的领域无非就是像建筑材料,还有包括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我这里想沟通的是,我们想到家居和住宅的时候,设计的方面广泛,比如说它涉及到能源的利用,涉及到交通,涉及到整个的我们可能未来面临日本就是这样的状态,包括未来的一些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因此我想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个课题就是在这样一种的考虑过程当中未来住宅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所涉及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住宅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在进行正式话题之前,结合311日本的大地震,作为平面设计领域的一员,的成员包括事务所的同仁,也进行了各方面的尝试,在这里利用5左右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交流。这个图片是日本受灾严重的东北地区的情况。采用这样一种平面设计的方式,可以说给人一种恐惧震撼的地震和海啸的景象的话,采用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给人直观可视的感觉,同时把恐怖震撼的东西弱化掉。这个图反应出整个核泄露推进的图片。这次在日本发生大地震,这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景象,但是可以说从这样一些负面的问题还有事物当中,总结出一些经验,给现在的一些业内的人士,包括未来能够产生出一些什么样的具有推动性的积极的新的一些事业的推动。不仅通过设计方面的尝试,让很多人理解核泄露是什么样的准确,或者了解或者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这两张图片一个是发生地震之前的日本用电状况的汇总,还有一个是发生地震这个事件之后用电的汇总,这两个图片比较的话不难发现发生这次地震海啸事故之后,日本整个的民众他们对于能源的利用,还有这些节能的意识都有了大的提高。首次受灾最严重的东北部目前还是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感觉日本的国度在数次的凤凰涅盘当中得到重生,借助这次大灾难产生出一种新的活气,积极的面对未来的努力奋斗的姿态。

首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型纤维的理念,这个是一种新的合成纤维的材料,看看给人类生活当中的诸多方面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大家看一下这个图片,这是利用新的材料,纤维材料制成的三维立体的口罩。像这种材料,还有普通穿的衣服,厚度和强度是一定的。但是这个材料在各个点上硬度和强度都是不一定的。因此在这样一种新的尝试下,看看这个材料给人带来什么样新的感受。

以前的作品都是抽象的作品,也是近年来对一些实物的设计和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样一些探索当中,日本接下来发展的方向如果还是停留在以前的产品的制造这个阶段的话,肯定要迎来一个失败,未来等待的就是失败,因此是不是可以日本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还有很多的新技术把它们用于新的尝试,包括产品,包括其他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思考过程当中就产生了一个家住居这样的概念。利用人自身的感觉对住家接下来新的设计和建造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主动地去感觉,主动去摸索这样一些新的东西出来,可能未来这样一些住居这样一些结构,包括它所具有的一些独有的性格,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比方说我们想象一下未来有自己的家中来了不速之客,我们之前可能是采用摄像的跟踪,这样的拍摄,未来是不是可以通过自家的地板就可以对外来的不速之客有一个什么样的反应,这个只是一个新的设想,还有像一些独居的老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在身体不好的时候通知医院和家长都有一些危险,未来是不是他自己躺的床上,对老人有一定的追踪,然后反应到机构,这样的话会避免一些危险发生,这是以后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大家知道日本是一个缺少能源的一个国度,之前电能,包括一些其他一些能源,通过这次311大地震海啸的灾难,日本整个国民对能源的节省和核能的有效利用都是有局限性的,现在日本形成进一步节省能源,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能源进行节省,然后进入再利用的状态。比如居家过程当中如何把电能节省下来,未来我们提出智能生态这种住居的尝试,这样的话家居的概念自然而然就浮上来。


还有汽车,未来汽车与住家形成什么样的组合,比如说这种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就是利用家里自然的供电的设备,就可以完全把蓄电池的电充满,或者居家和汽车之间存在一种共同的形式,这也是未来我们着重关注的课题。在日本的住居包括建造房子的时候很少委托专业的建筑师去完成,所以建筑师新的理念和技术发现很少融入到,或者导入到居家住宅的建造和设计当中。慢慢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人们从以前购买住房的时候带有的思考,转变为慢慢回归到自己住宅应该所能具有的功能,应该是首先完成自己居住这样一个功能。我们如何才能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更加舒服、舒适安全的生活下去,这个也是在日本现在很多人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了。

 

直播:第二届筑巢奖学术论坛—隈研吾 原研哉

论坛现场


日本现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老龄化的问题,出生率低,未来我们可以想整个人口结构,包括这个社会结构都会因此有比较大的变化,未来老人是不是为了自己安详晚年,是不是对自己的住居有新的要求,这也是相关人士考虑的地方。我举的例子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能源利用,我们说的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变化,包括未来医疗、新的技术的转变,这些最后都浓缩到一个课题,一个话题就是家居这个领域。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简单的家居我们说起来很简单,就跟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离不开的这样一个东西的话,它连接着整个社会包括人口,包括能源利用,包括医疗设备,包括新的技术的开发,包括细到我们居家生活的离不开的便利店和速递公司,这些东西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这个科学化利用起来的话,未来整个产业结构是不是有一个新的变化。

大家知道我本人也负责无印良品的工作,未来无印良品针对家居的建设,不单单着重具体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我是来自日本的设计师,之前在整个学习阶段接触了大量西方的设计理念,之后在自己的具体工作当中融入了很多这样的尝试,其他领域也是如此,越是民族的越是的,这种距离化的智慧和创意的凝聚,对未来来讲是具有大的作用。我们把慢慢学到的东西融入到自己具体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当中,有像我们目前尝试的把日本的元素结合日本新的科学技术,把这些融合在一起看看会给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新的惊喜。家居也是如此,融合了很多产业链过程当中凝结着日本传统文化精髓的东西,结合一些新的技术,给家居带来一些什么样新的创意出来。

我们现在正在筹备明年2012年上半年做一个新的展示,在这个展示过程当中我们准备融入一些新的技术,我们计划是做10栋带有实验性质的住宅,有的是融入一些新的技术,有的是引用日本传统一些文化的精髓。在这样的尝试过程当中,我们无非是想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是给参观的人,或者给居住新的理念的人一个新的启示,未来的住宅项目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住宅家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紧密的一部分,我们在考虑其他更大的审美标的时候,可以说住宅是我们最根本的出发点,我们如果不把自己的出发点扎实,想来去追求更大目标的时候这个根基不会很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居是重要的。

不仅仅是日本,包括整个亚洲,是中国,未来住宅接下来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有什么新的提议,我正在筹备这个工作,这个项目也涉及这一部分,明天有一个北京的研讨会,希望国内精英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来。中国所谓未来家居住宅发展的话,肯定是中国的文化方面的精髓。在这个基础之上看看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或者说作为业内人士的话往那个方向引导,这样的一些新的观念的沟通,接下来跟中国的有关方面人士进行各方面的交流。最后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是这个树上结出的果实,这些果实需要土壤的滋润,这个土壤就是我们所说的设计根本,就是各方面的理念包括知识的积累,同样现在考虑到HOUSE VISION的课题,这个课题同样最终我们建造出来的家居就是上面结出来的果实,这些土壤就是各个国家的精髓,这些积累这些积淀。另外作为整个亚洲包括整个文化的新的发展的话,同样也是需要有这样存在的模式,这是最终结出果实和孕育这些果实土壤之间逻辑因果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要单纯的关注到结出来的果实,我们要扎扎实实的灌溉这个土壤的工作。这个HOUSE VISION是跟我们未来的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希望,也其期待跟大家共同探讨和设计。

 

直播:第二届筑巢奖学术论坛—隈研吾 原研哉

主题论坛

郑曙旸】感谢原研哉先生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接下来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去体会,去感受理解两位大师给我们带来的一些不同的理念,下面我们将进入论坛的下一个互动环节,我们再次有请隈研吾先生、原研哉先生,以及大会的邀请的独立策展人艺术和建筑批评家方振宁先生上台,为我们带来精彩的互动。

 【郑曙旸】原研哉先生,您在设计中提到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只是实际实践,您觉得年轻的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之外,还应该承担哪些设计责任和义务,因为这一点对目前中国来说是重要的一件事情。

【原研哉】我们知道担负着社会和一个国家未来是年轻人,我们这个设计领域同样也是我们年轻一代去承担的,在日本也是如此,在中国承担中国未来设计发展,有大的作用。因此能够使他们了解这个设计本质是什么,使他们进一步的理解西洋的东西作为我们学习的部分是重要的,我们更加着重本民族渊源文化精髓的东西,把它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这个基础之上去创造出新的属于自己风格或者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东西,这个是我对年轻一代,包括中国的年轻的同事的寄语,希望大家能够共享。

【郑曙旸】同样一个问题我想请方振宁先生也做一下您的见解,对中国当代的设计师来讲,他的设计社会监督的一种义务。 

【方振宁】隈研吾先生参加主持我做过两次,一次是在三里屯的一个酒店,第二次在杭州,杭州是比较大的一个会议。我今天听了隈研吾先生和原研哉先生的演讲,我的体会是有三点,这三点是不是能跟中国建筑师进行沟通,或者说大家有人能够赞同我的观点,也很难说。我觉得三点是,个就是责任,所谓责任就是这两位日本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他们都在演讲的开始讲到311大地震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一个责任感,所谓责任感建筑师从他的角度关心他有作品的家乡,关心现在存在的状态。原研哉用他的平面设计展现怎样理解和放射的景象。建筑师和平面设计师在汶川大地震做了什么事情,建筑师做了,平面设计师我不知道,怎么样用平面设计的方式展现大众对灾难的设计。第二点从原研哉先生和隈研吾先生都讲到美学,隈研吾先生做设计PPT文件我已经看过两遍了,这次讲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关于东方人或者日本人对于雨的表现,他讲的很具体,日本人用直线,而西方人不会用直线表现雨,他会描绘自然的雨,所以在西方的设计中,自然的和人工的是对立的,是分离的。但是在日本或者在中国,在东方人工和自然的是具有同一性,这一点对美学的认识我觉得是我以前所没有认识到的。我不知道对中国建筑师是不是有启示。第三点就是他们两位设计师都谈到怎么从传统里面学习,工艺或者是技艺让它现代化,这就是中国建筑师最缺少的一面。我觉得是隈研吾和原研哉的演讲里面所提到的那些内容,实际上表明他们是一个现代社会中的工匠,所谓工匠就是既有美学,又有技艺,如果只有美学只是空谈,没有技艺的话,这个就不能让我们过去传统的技艺现代化。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是中国建筑师最缺少的。我觉得今天的演讲可以让我们很多设计师和建筑师脑子清醒一些。我们应该向日本的设计师学习。

【郑曙旸】隈研吾先生我这里有一个问题,作为我们这次这样一个活动来讲,建筑本身它是为了让人类容身的,我们举办这个活动也是探讨它的意义,为人类创造生存环境,筑巢奖也是试图通过这个奖项的设立,让我们的建筑师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那么想问一下您,您对什么是一种符合我们人类最终的,能够达到一种幸福生活的这样一个环境,它的内涵,您今天讲的是《反物体》这样一个题目,从两个方面,精神物质方面两个方面,谈谈什么是美好的居住环境。


直播:第二届筑巢奖学术论坛—隈研吾 原研哉


【隈研吾】针对这个问题我首先讲从这个角度说明一下,我们人也是动物,动物最根本的本能就是先筑巢,人相对于动物来说其实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执着的追求远远的不如动物,动物为了让自己住的更舒服一些,他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是我们从人类住居的发展历史来看,20世纪都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这种结构不适合人的居住,21世纪,是针对未来我们人类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一种更自然化的,更适合人居住的材料,这种建筑模式,这个是不是业界的人士共同探讨的问题。

【郑曙旸】方先生您对隈研吾先生的观点认同吗?

【方振宁】我知道隈研吾先生在中国有一本书叫《建筑入门》,我写了推荐序,我印象很深的是隈研吾先生作为一个建筑师,他的知识面广,也是我们中国建筑师达不到,他说的这个话题是日本流行的话题,我们需要回到原初,意味着我们更深的向往未来,探索人本性和他的居住环境,他的情感和物体和环境的关系,这一点也是可以给予我们参考的。我自己是赞赏这个观点的。

【郑曙旸】今天听完两位先生讲座以后,我有这样一个感受,我们看到日本的建筑师,包括在理论研究层面,在这个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探寻事物本源的东西,相对来讲我们中国设计师还比较侧重事物的表面,也就是形态层面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接下来还想请两位,隈研吾先生和原研哉先生能不能给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在设计发展方向上有什么建议。

【原研哉】我想有两点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点就是隈研吾老师提到的,在刚才他的话当中注意到,在日本的设计,平面设计也好,建筑设计也好,我们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是不是应该一味的去追求让看到作品的人有一种惊奇和惊喜,这种惊的感觉是不长久的,是不是追求身边的平常事物,在这些平凡当中发现一些神奇的东西出来,让更多的人在这种貌似不经意的这些事物当中能够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出来,也许这样的东西才真正是所谓我们真正创作,而且这样的东西也更加长久。

 

直播:第二届筑巢奖学术论坛—隈研吾 原研哉


 第二点在座的年轻设计师接下来肯定会在各地展开自己的工作,把自己设计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的范围之内。在这个越是去到国外越是接触到一些新的东西,一些理念,一些知识的时候,往往人们反过头来更加意识到自己本民族文化当中一些精髓当中值得去尊重,延续下去的东西。我希望如果大家在接下来的这种实际的工作当中体会到这样一种感觉,那么也希望大家尊重这种感觉,这个感觉是正确的。要把它们进一步的延续和发扬光大下去。

【隈研吾】我感觉在中国,给我感觉是中国的同仁身上带有很强的年代特色,一些设计或者工作风格,我跟原研哉一直以来都是封闭在自己的空间之内来进行各方面的吸收,包括各方面的释放。我也希望中国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们,接下来在自己的工作之中接触一些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进一步拓展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东西,也许未来会形成自己的风格。确实是欧美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体系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接下来属于亚洲区域当中人们所特有的这种真实自然,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能够进入到我们设计当中,这一点是重要的。

【郑曙旸】谢谢,方先生听了两位先生对我们中国目前设计师的感受,他们发展应该注意的,你觉得作为我们目前当代的设计师,你又是一个理论家,在他们现在的设计实践当中,除了专业层面之外,需要在哪些方面来进一步的发挥,进入到一个高度。

 

直播:第二届筑巢奖学术论坛—隈研吾 原研哉

【方振宁】说到中国建筑的未来,或者中国设计的未来,我们首先要考虑我们的高速成长期,我们是一个泡沫的时候,崩溃之后怎么办,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未来,的发展都是有周期和规律的不可能永远这样成长下去,今天原研哉先生和隈研吾先生他们的经历有一段精彩的,隈研吾先生86年成立事务所,92年是他的时间,但是大家知道他们那个时候的建筑就是后现代,他92年到2000年之间他刚才说了十年间他一个活都没有,那是因为日本经济崩溃,为什么他现在有了活,隈研吾先生风格的形成是在泡沫经济之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在泡沫经济的时候,日本的建筑师脑子也发热,做了很多奇怪的建筑,泡沫破灭之后他们冷静下来,他们做了很多我们需要的建筑,这也是中国设计师要想的,中国的时代不是现在,而是在泡沫崩溃之后。我在日本呆了十年,经历了日本经济的顶峰和崩溃,原先生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么有名,我从88年到日本我就用无印良品,那个时候不是原先生设计,是原先生把无印良品推向很高的时代,我们的未来把着眼点放在日常,而不是放在空洞的谈论上。这两个设计师今天介绍的东西和项目,如果我们按照他们的路走下去我们就有未来,否则我们大家都失业。

【郑曙旸】我们的互动就到这里,谢谢三位。

房产资讯排行榜
装修设计排行榜装修公司排行榜
装修论坛排行榜更多>>
热门百科词条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装修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