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头防水产业基地“瘦身记”

“质量提升万里行”系列报道一
2015-10-14 16:02:00  房天下家居网   收藏  打印  字号:T|T微信分享
[提要]在质检总局指导下,目前,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组织的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万里行”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协会联合媒体,走访了山东、河北、天津、四川等地。围绕质量提升、产业转型等问题,深入行业骨干企业、地方防水社团组织以及当地政府,报道参与质量提升活动企业的创新成果和质量事迹,总结全国质量提升工作经验。

台头防水产业基地“瘦身记”

“质量万里行”新闻报道组走进山东寿光台头镇

在质检总局指导下,目前,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组织的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万里行”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协会联合中国质量报、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建材报、中华建筑报、中国建材杂志、新浪地产、房天下等媒体,目前已经走访了山东、河北、天津、四川等地。围绕质量提升、产业转型等问题,深入行业骨干企业、地方防水社团组织以及当地政府,报道参与质量提升活动企业的创新成果和质量事迹,总结质量提升工作经验。

从今天开始,协会微信公众号及协会官网(www.cnwb.net)将陆续刊发质量万里行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台头防水产业基地“瘦身记”

中国建筑防水之乡——寿光市台头镇

原来,防水行业门槛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防水成为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的支柱产业,但高污染也令其备受外界所诟病。值得欣慰的是,在当地政府提出的准入制和环保牌的双压下,台头防水企业正在改变外界对它的刻板印象。

在经济处于下行阶段,以中小型防水企业为主的国内防水行业洗牌也正在加速。面积仅100平方公里产能达到三分之一的防水产业基地台头镇也在上演一部“瘦身记”。

从原来300多家生产企业锐减到如今的100多家生产企业,沥青防水卷材只有50家,成功“瘦身”得益于转型升级这副良方,而台头防水产业基地的变革正是中国防水行业的一个真实缩影。

扶持大企业,打击制假企业

来自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数据显示,防水行业总产值超过 1500 亿元,但行业内销售收入超过 5 亿元的企业只有 10 多家,前 50 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还不到市场总额的两成。

更为严重的是,这仅一千多亿产值的防水行业企业数量高达上万家,典型的僧多粥少。如此,很容易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直接表现为劣质产品的泛滥。

“目前防水行业非标产品难以禁止,低价冲击市场,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来自防水产业基地台头镇的潍坊市宏源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宏源”)总裁助理徐桂明像其他防水人一样也感受到了行业的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高峰期有300多家防水厂家,且以中小企业居多,这样的行业业态也令台头镇很困扰。是,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袭来,防水行业产能过剩加剧,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低迷等不利因素给当地防水企业带来新一轮巨大的考验。

在此背景下,将不按市场规则办事,没有底线的企业赶出防水市场的业内呼声也越来越高涨。

9月15日,在2015“宏源杯”寿光防水行业职业竞赛间歇,山东省寿光市防水行业协会会长郑家玉如是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为了把防水行业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加大对大企业、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他举例称,在支持大企业发展上,对宏源、宇虹、汇源为代表的龙头型企业要给予土地、上市、科技创新以及金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台头防水产业基地“瘦身记”

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

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人民政府主任李萍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台头镇支持大企业发展,比如在项目扩建过程中,对有社会责任的大企业、创新型发展的企业要在土地出让金上给予优惠。

据悉,近宏源就是在这种政策下,拿下了100亩地。李萍给出的解释是,像宏源这种正规化、规模化的大企业,在税收、促进就业、环境保护等方面,担当了重要的社会责任。

这与台头镇上级单位寿光市正在推进“百企转型升级计划”,对转型企业优先配置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支持企业围绕主业开展兼并重组和产业链延伸等政策一致。

对于制假售假企业,台头镇也绝不手软,一经发现,一律严惩,对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单线年产能达不到500万平方米以及高分子产品达不到300万平方米的都不允许再生产。仅2014年,台头镇就有25家防水厂家消失了。

“但不是说这些生产能力弱的企业就没有了活路,而是通过寿光市和台头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和防水协会联合引导他们延伸到防水行业上下游,继续从事商业活动。”郑家玉会长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对于行业“瘦身”会不会影响整个产业的产能?郑会长强调,防水“瘦身”了,但产量不减。他以实际数据说话,早是300多家,现在100多家。原来一年只能生产3000万平方,现在是4.6亿平方米。

转型升级

在行业“瘦身”过程中,台头防水产业除了产能提升,防水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也越来越明显。

在参观潍坊市宇虹防水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时,郑会长介绍: “宇虹老厂的旧螺丝钉都没剩,全都拔了,换上了新设备新厂房,连研发楼也是新建的,宇虹就是升级比较彻底的一家。”

“宇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厂房改造上。”郑会长指着处已经使用的新研发大楼说道。

在转型升级的路上,除了宇虹动作很大外,宏源也不甘示弱,不仅厂房进行了改造,也斥资引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设备,企业实现了脱胎换骨。

台头防水产业基地“瘦身记”

现代化生产线

山东汇源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汇源”)总经理程文涛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现在大形势不是很好,汇源要保生存,保市场份额,保发展,转型升级要更多的投入,在一定阶段会影响产量,但我们的经营理念是,汇源要做健康,健康了才能做大。”

具体在企业战略层面的转型,汇源生产线在做减法。他表示,对行业不倡导的高耗能,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都要逐步淘汰,比如丙纶现在汇源只做产品,原来生产能力小的生产线,两台四台合并成一台大的、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此外,汇源还全部砍掉了污染比较严重的六七条油毛毡生产线。

“砍掉旧的生产线,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对企业来说投入肯定会增加,但牺牲眼前的利益为未来长远利益打基础也是值得的”,程文涛直言。

除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外,宏源还注重引导行业规范发展。自加入13家企业组织联盟后,在自身不生产非标的情况下,还引导当地其他企业不做非标产品。

“非标产品是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的根源,只有打击掉,市场秩序才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家也才能把防水这块小蛋糕做大。宏源愿起到一份榜样的力量。”潍坊宏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希宝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说到。

房产资讯排行榜
装修设计排行榜装修公司排行榜
装修论坛排行榜更多>>
热门百科词条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装修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