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中国态度主题设计师论坛圆满落幕

2016-04-05 16:35:00  房天下家居网   收藏  打印  字号:T|T微信分享

设计电台

2016年3月23日,设计电台Designradio联合CADEX建筑纪元共同举办了主题为“还原中国态度”的设计师论坛。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艺术家及建筑、室内设计师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元素的主题,从传统的形式、当今设计界的现象,以及背后的成因,一直深入到哲学层面展开了精彩的对话。此次参与对话的设计师包括:伊太空间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兼设计总监、台湾室内设计专技协会副理事长张祥镐先生;凯奕空间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暨总经理、凯奕(台湾)创意集团创始人兼设计总监房元凯先生;上海萧视设计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暨首席设计师萧爱彬先生;微观室内装饰设计创意有限公司设计总监、LD Plus+创意研发创始人柯尚达先生;香港IVAN C. DESIGN LIMITED创始人,郑仕樑室内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郑仕樑先生;”还原中国态度”论坛的对话环节由西涛设计工作室创始合伙人李熙惠女士主持。

设计电台

对话环节

五位设计师嘉宾从各自不同的认知点出发,结合案例,对“还原中国态度”主题做了精彩的诠释。论坛的对话环节,嘉宾们不仅对主题提出了观点各异的反思,集体探讨了西方设计师如何有效地传递东方审美符号,也反思了“还原”主题对自身设计生涯有价值之处。

设计电台

张祥镐 演讲主题:还原中国的态度

张祥镐:情怀之后是顺应和突破创新

作为一个在国际上先后获奖四十多次的空间设计师,张祥镐表示当自己接到”还原中国态度“这个主题的时候正好反思一下自己。他回忆了候出生成长的台湾眷村。在拆掉之前,他特地用相机记录下了珍贵的影像,成长背景和老事物的触觉曾对自己的影响很大。长大后来到国外留学,他才发现不能再一味地以传统手法去强调中国元素,发扬传统不能靠固步自封和守旧。中国人五千多年文化遗传已经深入血液,但在饮水思源的情怀之后又是什么?张祥镐觉得设计师更应该以顺应潮流、勇于创新突破的态度来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设计舞台。张祥镐结合了团队屡次获奖的台北Omni night club的案例,阐明了设计师如何处理传统和现代文化的交织,力求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只有思考上的拉扯才能造成设计上的张力所在。

中国人是有立场的民族,但祖先留下的是兼容并蓄的态度。观察胡同弄堂和高楼大厦并存的北京上海,就知道这种包容性在今天依然没有改变。后张祥镐提出,空间设计师为人们打造从里到外,自上而下的设定,控制方方面面的事,其实这是件很伟大的事。但也容易造成心态上的自大。所以设计师的心态必须要还原成”不伟大“:尝试用一个不伟大的心态去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原因是不管面对的是私人业主、独立项目、或者大到开发商,设计终都要走向“量身定做“。以”克制”的态度,从使用者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将成全设计师的”更伟大“。这也是蕴含在中国古来“谦虚”里的智慧。

设计电台

房元凯 演讲主题:还原中国态度

房元凯:取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本思想

房元凯以东方哲学为出发点,从孔子的“以儒为宗,以人为本”,到老子的“上善若水”,都始终贯穿中国古人取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质朴思想。而中国传统设计的出发点多是从“礼”、“义”、“仁”等哲学思想而来,所以中国的空间美学和文化内涵其实是和哲学结合的。房元凯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悟道并思考如何吸收古人“以人为本”并应用到当代设计中。他提出,中国文化必须以现代的形式体现出来,才会更有力度。设计有四大功夫:观察、转化、收放、还原。创意就是把旧元素和新想法融合的过程。当两者碰撞,就形成了创意。房元凯介绍了汲取”天地人”为理念的“大四喜”空间设计案例,以及对如何从古代器皿“缶”的设计理念里获得灵感,巧妙地嫁接到对食文化的设计里。通过这些在国内外获奖的案例具体诠释了如何把中华文化精髓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后设计师提出,自民国以后传统的东西就逐渐开始断层,也形成了后来中国人拼命做懒得想的坏毛病。其实不少西方的先进思想,其概念在中国古代由来已久。东方人具有高深的哲学思想。比如取法自然,天人合一。然而西方人透过科学思考和技术手段,领先一步提出了环保。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继续去钻研祖辈留下来的智慧,没有通过创意再继续发扬光大。西方人不懂我们的哲学,但能马上分辨出其差异性。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的老外设计师能把中国元素演绎得那么好。这些底蕴别人看到了,我们自己却没看到。对设计师而言这是大的遗憾。所以此次演讲也是自身对中国态度的反思和积累。

设计电台

柯尚达 演讲主题:还原中国态度

柯尚达:设计具有国际观的东方文化

设计师常用到的一个关键词是“创意”。何为创意?柯尚达的理解是旧的元素+新的组合,就是创意。旧的元素就是过去,新的就是现在,而两者结合就是未来。当我们在探讨东方设计未来的同时我们思考着,如何用现在的眼光与角度去审视已经发生过的事,并期许在未来的生活里能够得到更加完美与幸福,这也是我们做设计终的目的。当今的设计师要用什么态度才能符合未来中国的设计要求,并受到的肯定。柯尚达认为,其一,必须做出设计差异化,杜绝抄袭与山寨;其二,要做国际观的设计,尊重自我设计文化才能受世人的敬重;其三,立志做东方文化的继承者,以自身民族文化底蕴为出发点,做出非记忆中的东方形式;但却处处流露出东方情怀的设计作品。这三个主题;一,我们要做「设计的差异化」。二, 我们要做「国际观的设计」。三, 我们要做「东方文化的继承者」。结合起来就是:设计具有国际观的东方文化,这就是对还原中国态度的一个概括。

柯尚达抛出了当今的设计界很多东西令人反思的问题:西洋化的东西到处充斥在设计界内。为什么我们的新古典风格!做出来的却是西洋的东西?而不是东方的甚至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一个随流的态度?当西方文化影响到东方文化的同时成为了所谓的「时尚」,而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为什么现在没做出自己的东西?令人感慨。而现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三四十年后,再来谈对这传统的反思和还原是个很好的时机。所以今天这个主题也唤醒了我们对这个时代的使命。

设计电台

萧爱彬 演讲主题:不急

萧爱彬:有“不急”的态度,才能做到这种还原

这个社会让人越来越着急。萧爱彬觉得,设计师的任务是让人慢下来。慢下来才能体会到设计里的精致、唯美以及一些细节的东西。这样才能有些好的设计能留存给后代,值得他们玩味和思索,让他们感动。萧爱彬以朱家角的安麓酒店和无锡的云门会所为例。作为安曼集团旗下的另一个酒店品牌,安麓把老建筑群落做到酒店里,如同博物馆一般,把东方元素通过创意与现代元素嫁接。而无锡云门会所被称作“非设计的设计”,完全按照并非设计师的业主自己的理念来布置。不论是阳光下的草树花木,还是背阴处散发山野气息的青苔,与宅屋院落一起构成空间,就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不落一点“设计”的痕迹,令一众专业设计师们赞叹不已。像这样的空间具有的天然美感,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这些充满灵慧之气的作品都是通过不急的态度,与自然、传统一起慢慢酝酿形成的。

萧爱彬又举例自己事务所院落内的青苔来说明需要还原的对象。类似那种自然生成的,位于植被底下的本质的东西,也是大家容易忽视的东西。而还原就是让你去寻找已经被遗忘的,底层的根的存在。大家现在都漂在表面,就像当初自己为了美观,把底下的青苔挖出来填上石头和青草,却忽略了底下的青苔其实更好看。这就是我们被社会的浮躁植入内心的表现。当你回头醒悟的时候,发现当初没有关注的也许才是美的。现在台湾香港到大陆,很多底层的东西在被破坏。然而我们的血液几千年来没有变化,还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有些东西不是不存在了,而是没有被发掘,没有被唤醒。

设计电台

郑仕樑 演讲主题:设计之外

郑仕樑:设计是去除繁琐,让其以干净的状态呈现出来

郑仕樑拥有丰富的舞台设计背景,生于澳门,后定居香港。作为一个香港人,他早在1986年去过北京长城、故宫,看到天坛时才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个中国人。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在他的很多作品里面融入中国元素,并且有很多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的文化是很女性化的,很优雅的。中国的儒家思想、禅意空间等传到了日本及东南亚。北欧的家具一定程度上也都是受到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传统里一些美的东方元素正在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现在的文化已经走上了舞台。

作为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郑仕樑很喜欢艺术,并且享受生活艺术。不论是他的舞台布景设计,还是室内空间设计,但都通过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来体现中国元素和文化空间。日常生活中,他很喜欢为自己设计,从自己的家到自己的工作室,多用回归自然的东方元素,诸如屏风、天然石材等。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再融入到设计里。设计是什么?对郑仕樑来说,设计应该是从文字到画面、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设计是发现自我的旅程,一路去寻找自我;设计是抄也是革新;设计是要创作、需要灵感,设计是发现人类知道的东西、重新去理解。设计是去除外表繁琐的东西,让其以一种很干净的状态呈现出来。

设计电台

嘉宾合影(从左至右:房元凯、郑仕樑、李熙慧、萧爱彬、柯尚达、张祥镐)

房产资讯排行榜
装修设计排行榜装修公司排行榜
装修论坛排行榜更多>>
热门百科词条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装修家居]